直播:我科普传统技艺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柒藏工饰

主角:史霖黎曦珍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友准备送给他的女朋友的,但是他的女朋友并没有领会他的心意,于是我的这位朋友呢,就将它放在了我这里。”

“其实他放了一整套彩妆匣,包括当代才有的口红,眉笔,化妆刷等等一整套,用的技法多为彩漆晕金,少量有朱漆描金。”

“彩漆晕金和朱漆描金是四大漆艺之一的福州漆艺里面的两种技法,彩漆晕金可以让器物更加光亮。”

“朱漆描金的器物在做好后非常有喜庆之感,为当年很多人家为儿女做成亲时的器物首选技法,而且漆器跟我们国人性格异常相似,在它年少时,锋芒必漏,可当经过岁月的抚慰后,锋芒内敛,沧桑与时光流逝的痕迹会十分明显。”

史霖转手就将左边摆放的那些个妆粉盒,化妆笔收进了木箱之中,然后拿起了右边放着的一只通体黑色的漆碗,缓缓说道:“漆碗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地位非常之高,《山海经》有记:‘熊耳之山,其上多漆’,而后《诗经》曰:‘民之初生,自土沮漆’,《韩非子·十过》中更有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

“舜以木头为胎,以天然大漆髹涂在上面,不仅防止了木胎多次使用后可能会生虫或者发霉的情况,更增添了食器的美观性。”

“当今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漆碗,能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使用大漆防潮防蛀了。”

说到这,史霖不禁顿了一下,然后带着些许不甘的声音:“其实漆工艺如今如此没落,其实也跟大漆本身有很大的关系,‘百里千刀一斤漆’就是古人对割漆人的描述,一个割漆人一天走一百里地,割一千刀才能收集到一斤的大漆。”

“再后来《本经》中‘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本经逢原》言‘用真漆涂鲮鲤甲煅入药,破血最捷。’,中成药平消片药方的公布,使大漆的药用价值更甚,导致大漆的价格越来越高。”

“于是乎有些不良漆工转头开始研究代替品,各种化学漆层出不穷,使真正大漆逐渐走向没落。”

“当然,大漆即使在没落……”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直播:我科普传统技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