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庐上雁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初始,地方史教学授课教师只有林正秋一个人,困难可想而知,独自承担起查阅资料、备课、授课的任务。没有现成教材可以利用或参考,便四处寻找、搜集、积累地方史料,并同步开展了有关以地方史为核心的专题研究。素材的逐步积累,有个聚沙成塔过程,从一九八一到一九八九年期间,他撰写了四十余篇地方史研究论文,同时出版了几部专著,包括《南宋都城临安》、《古都杭州研究》、《古代杭州研究》等。这些内容其实就是他逐步演进提升的过程,也为他文革前在学军中学教书时,在图书馆古籍部研读典籍的成果做了注解。

整理古籍与编写讲义

林生活简朴,为人随和,不抽烟,不喝酒,不喜欢打牌、搓麻将、不摆架子,惟有的嗜好就是看书、购书。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次在旧书店见到一套清代版《咸淳临安志》,出价是一百五十元人民币,一个可观的数字,几乎相当于他的二个月工资。

他见了爱不释手,马上将那套书买了下来。

到了七十年代末,听说台湾出了一套张其钧先生(注3)主编的《中国文化大词典》,仅管要价三百多元人民币,仍然咬了咬牙,将那套书买回家。

多年来的资料积累,使他对宋史的研究又上了一个层次。

不过,没有现成的教材与方案,只得自己编写讲义。自此,林正秋有了机会一心一意投入到研究地方史。当然,这门课尚属“创始阶段”状态,没有现成教材可参考。

于是,四处寻找,搜集地方史资料,自己编写教材。

首选地点就是浙江图书馆孤山古籍部,他常常带上二个馒头,用热开水泡壶茶,简单地解决了午饭问题。时间泡在故纸堆里悄然流逝,终于整理出一套系统的浙江地方史讲义(《古代的杭州》)供师生研究与教学之用。

林说:“那时,我常常一个人一整天呆在浙江图书馆孤山古籍部阅览室查资料,做了许多笔记,写了成千上万个条目。”

每次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生怕看了后,一时用不上,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将来写作要派上用场,再找就费时费力了。他总是随身带着卡片,分门别类的写着“杭州城门”、“杭州人口”、“杭州街巷”、“杭州市井”、“钱塘江”等,以备将来写相关论文时查考,可以激发新的灵感,这样不停步的抄写、不停步的记录。如果以数量计算,每天抄七、八张的话,抄了成千上万张卡片,可以装得下整整几个箱子!

按制度,读者在图书馆看书,对于借阅珍贵的古籍文献,中午必须交回,下午开馆时再续借。孤山图书馆周围没有廉价食堂,中午必须赶到杭大宿舍吃饭,会浪费许多时间。

管理员见林每天上午、下午来回跑,很辛苦,同情地说:“要么这样好了,中午闭馆时,你借的书就不用还了,我们给你泡瓶热水,你带点干粮来,在馆中吃饭罢。”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