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小康: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小说全文精彩试读 何正磺段君毅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2024-03-03 编辑:小编

在邓小平的倡议和指引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的战略决策,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在全国蓬勃展开。

于是,兴建三峡工程问题,又提上了日程,争论也开始一步步升温。

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对三峡工程问题,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赞成或是反对的意见。

这次视察三峡,邓小平一上船,就十分关切地询问陪同考察的老水利专家、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魏廷铮。

邓小平说:“有人说三峡水库修建以后,通过水库下来的水变冷了,长江下游连水稻和棉花也不长了,鱼也没有了。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魏廷铮回答说

不会有这样的影响。

第一,三峡水库按200米正常蓄水位,比原来河道面积只增加1000多平方公里,对气候影响不大,不会有明显改变。

第二,水库水温呈垂直分布,长江流量大,可以调节。

从已建成的丹江口水库的经验来看,丹江口水库修起来以后,汉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粮食、棉花连年丰收,汉江的鱼产量也并没有减少。

如果说影响,就是水库蓄水之后,上游冲下来的饵料相对减少了一点。

魏廷铮接着解释说:

长江通过水库下泄的水量,年平均为4510亿立方米,而三峡水库的库容,只有年过水量的8%。

江水会不断进行交换,水温变化不大,不影响农业和渔业。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年过水量为380亿立方米,而水库库容为年过水量的50%,因而水库蓄水后,水体交换时间较长。

即使如此,经水库下泄的水温,较建库前变化也不大,汉江中下游的水稻、棉花都长得很好,对渔业影响并不大。

“噢,是这么回事啊!”邓小平点点头。

邓小平说:“长江中下游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随后,魏廷铮又向邓小平汇报了三峡工程研究的经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问题。

当汇报到当年周恩来确定先建葛洲坝工程,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做实战准备时,邓小平表示赞成,并指出:

葛洲坝工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一定要很好地应用到三峡工程中来。

在航行途中,魏廷铮与湖北、四川两省的领导,围绕着三峡工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魏廷铮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效益,就是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控制作用。

魏廷铮还列举了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几次大的洪水灾害,说明建坝的必要性。建议早建快建三峡工程,不能再延误时机,铸成大错。

魏廷铮讲完后,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等领导,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播种小康:邓小平巡视中原大地》小说全文精彩试读 何正磺段君毅小说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