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想出来的

来源:掌文

状态:已完结

作者:佚名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古代中医学家很早就发现,人具有“身”和“心”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对心身医学现象进行了传神的描述。躯体称为“形”,心理称为“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功能的表现。从起源看,“形”具而“神”生;而从功能作用而言,“神”又是“形”的主宰,是生命现象的标志,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与“形”相互依存。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则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在病理上,“形衰则神无所主,神乱则形有所伤”。形神统一是健康状态,而形神失调则是疾病状态。

中医将“神”归属于具体器官的活动。“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在其主管的体制下,又细分为神、魄、魂、意、志。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可以导致心理甚至心身疾病,并分别对应相关脏器: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虽然这种心身理论的抽象思辨成分比较多,但在古代即如此注重研究心身生理与病理关系,并进行了理论思考,已经相当难能可贵。

在中医文献中也记载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心身疾病案例。其中介绍了一些有效治疗心身疾病的中医方药。还提出,可应用五行生克、情志相胜的理论做心理治疗,即“悲胜思,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其中某些记载和论述,对今天发展心身医学仍有不小的指导意义或参考价值。

四、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不同的疾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生理中介途径。

中医学将病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具体到心身疾病中,内因是正气不足,外因是七情过激,情志内伤。西医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也分为内外两个原因。内因,指的是易感体质或者具有某些易患素质(性格缺陷),具体是个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程度以及耐受能力,与个性、性格、人生经历等因素相关;外因,指的是外界中存在对个体产生心理刺激的客观事件。由此看来,在总体思路上,中西医学对心身疾病致病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医非常重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学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心身疾病产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气机升降失调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若脏腑功能失调,则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的躯体症状。

虽然中西医学对致病因素的认识轮廓基本一致,但在心身疾病发病机制这一问题上,西医学显然比中医学阐述得更为全面,研究得更为深入、具体。西医认为,心理社会刺激通过中介机制导致心身疾病。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和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是心理社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三项形态学意义上的心理生理中介机制。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健康是想出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