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钟鼓楼下

钟鼓楼下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訥言内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这是座横竖充斥着各色双坡屋顶的县城,汉字店招纷繁挂立,黄种人遍街缓踱,流通人民币,使用中国通讯,讲云南方言,近乎和九十年代的国内城镇并无两样。熙乾娱乐在城东青佤街,一片孟莎红顶、圆拱门窗、雕花廊柱的法式建筑群,坐落在整条街的危房和篱垣正中。每年,这里地下私拍频繁,拍品以早年流失的文物为主,金器、瓷器、玉器,夹带些书画,近乎仅此四类。一些富商受邀到此,并无委托,定期将收入中不可告人那部分,换成自己熟知的物件。

这次年终私拍,出现了这样的插曲,一件本地地下拍卖史上见所未见的东西,在一片错愕中登上了拍卖台。

“第105号拍品,一座鸱吻。它来自曾经的中国辽东,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末时,从某古城庙宇上取下,原有一对,现只存其一,另一座不知去向。起拍价,二十万人民币,有人加吗?”

台上,年轻的拍卖师小姐墨绿丝绒烫金旗袍裹身,说标准汉语,见无人举牌,又用标准的英语翻译一遍,依旧无人。她举起轻拈拍槌的纤手,在明晃的胸前晃悠两圈,撩拨起混杂着白麝香的空气。

“您能说一下,‘鸱吻’是个什么东西吗?”台前卡座,一团雪茄青烟背后,有人用蹩脚的中文发问。

她一怔,拍槌僵在半空,一笑,挤出两字,“抱歉”,未及解释,一中年女人声音从嘉宾席远端幽暗处传来,语音低缓,却清楚明晰,将其打断。

“‘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避雷针’,位于屋顶正脊两端,将雷电由雨水引向地面。最早出现于汉;魏晋南北朝,形似鱼尾,名‘鸱尾’;晚唐,加兽头,始称‘鸱吻’;元代初具龙形,那时有龙生九子之说,它成了第二子,喜张望,好吞火;明清皇权至高,形态才由此彻底变为龙。”

全场霎时安静,嘉宾们听罢,齐刷刷地扭头向后,各色目光与射灯追光一起,找寻声音传来的方向,这女人本不起眼的卡座转瞬被照得通明。

她看似四十来岁,身披入时的短毛灰白貂绒风衣,双腿微侧着端坐,体态纤细,大波浪发,鹅蛋脸,高挑细眉,小圆唇,一双雪亮的杏仁眼紧盯拍卖台,右手修长的指间夹着根修长的香烟,火光幽微,轻烟直升。

她接着说,“而龙背上的宝剑,相传是晋代道士许逊为防止鸱吻逃跑,将其钉于屋顶之上,使其能永远喷水镇火;另一说,妖怪惧怕这剑,取避邪之意。不过嘛,这也都是古人附和的臆想,就像如今,很多事,总要有个似是而非的由头,不然就显得乖戾。鸱吻由几块青砖拼合而成,剑把实为串联构件之用。”说罢,她将香烟插入烟灰缸,轻烟“嗞啦”地断了来由,又自顾自地托起高脚杯,左手食指上的戒指与杯壁挤压,悉窣地细响,上面托着颗豆大水晶,泛着黄紫交错的光晕。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钟鼓楼下
返回顶部